696238 发表于 2024-8-19 16:42:23

Zaker李森和谈设计细节:不只为用户考虑

Zaker创始人、CEO李森和,认为设计是敲门砖,且不只为用户考虑
   
    2010年12月,有一款叫做Zaker的阅读应用第一次出现在iPad上;时至今日,它已拥有900多万用户,逐渐被智能机用户熟知。Zaker较为人称道的一点是界面设计,在我们的采访中,Zaker创始人、CEO李森和给出了诸多设计细节的解释:比如为什么是左右翻页,为什么采用频道订阅、但没有文件夹的整理方式,聚合频道中权重各有不同、但没有强调推荐算法的原因等。
   
    过程中李森和多次提及从媒体角度考虑的思路,这或许和他的经历有关:尽管是位1982年出生的年轻创业者,但他自大学期间就开始创办网站、毕业两年后创办读览天下这是一项将杂志搬到网上吸引更多付费读者的服务。在与传统媒体的接触中,李森和熟悉了他们的工作流程、而且也知道以传统媒体的体制,恐怕很难做到新媒体这一步。所以他希望Zaker能将媒体内容做成杂志的感觉,同时用技术代替代美编的过程。
   
    以下为李森和口述整理:产品靠设计的视觉冲击留住用户,但核心竞争力还要靠后台技术;坦承开始时借鉴Flipboard,但后续版本的独特设计已申请专利;将来会以自主制作的广告为主要营收方式,现在还没做因市场仍不理想。
   
   
   
   
    Zaker的封面和进入后的类似Metro风格的频道入口
   
    产品设计:敲门砖留住用户
   
    一个成型的领域,如果有新兴的企业想进入,就一定要给用户全新的感观。因为阅读不是Zaker一家在做,门户也有自己的App,如果我只是把模式调整一下,表现形式还是和其它人一样的话,相当于套了一个壳,换汤不换药,就无法达到让产品流行起来的用户受欢迎度,传播也会比较困难。
   
    借助视觉冲击,让用户第一眼看到你的东西时就愿意在上面花更多的时间,比如Zaker连应用封面每次都是不一样的;有了这些时间以后,再看后面的内容服务能不能把他黏住。如果用户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很一般,内容又很一般,干脆就删掉了;但是好看只是敲门砖,后面的服务还是要靠算法。
   
    借鉴Flipboard设计的问题,iPad上是有,但是iPhone我们出的更早,就不想再借鉴某个应用了,而是原创。当时WP系统出来不久,Zaker的主界面也采用了类似Metro的风格,但没有采用WP认为是核心的大字体,而以栅格化杂志布局为核心。这种方式看起来杂志化稀疏了,实际上一屏能承载的文章数反而变多,所以最希望听到的用户评价是觉得屏幕变大了。
   
    设计刚出来时也有困惑。当时所有的应用都是上下翻,只有Zaker是左右翻。我们纠结了很久,担心破坏了用户的使用习惯,最后还是觉得应该接近杂志;还有就是返回键在左下角,当时所有的应用都是在左上角,这一点也坚持了,iPhone 5出来后发现我们是对的。
   
    因为担心抄袭,这些设计已经申请专利。当然专利不是免死金牌,救不了你,还是看整个一条线的服务能不能打动用户。好设计的意义在于,用户服务好了才能和内容提供方谈合作;另一方面,漂亮的设计又能吸引优质媒体内容,块状的入口设计也是从媒体角度考虑(第三节详述)。
   
    不只为用户考虑,媒体方广告方的利益也要平衡
   
    RSS是个好东西,但是在中国一直不成功,因为有两个问题没解决:1、内容提供方的盈利问题,无广告伤害了媒体;2、太技术化,小白用户不喜欢麻烦。现在的频道订阅方式选几下就完事了,所以就弱化自定义,去掉了自己输入RSS一项,因为如果有这种需求的话,也就不是我的主流用户了。
   
    阅读不是强需求,普通网民阅读量最大的不是资讯而是小说,所以不能和太火的应用比;但它本身又是刚性需求,所以阅读是个苦逼的行业,就好像媒体也是苦逼的行业,但是行业在那。有很多平台还在分流这种需求,比如wap、微博、门户的App模式,我们想用统一、便利的阅读方式作为争取用户的优势。
   
   
   
   
    杂志化的栅格式布局,每屏可容纳6篇文章信息。从左至右依次为:今日看点隐含的推荐排序、每个店面的不同装修风格、重新排版的正文内容。
   
    吸引内容合作方的方式有两个方面;一是给媒体提供的展现形式,要尽量做到比它自己做的还好看;二是用数字说明吸引用户的能力,也许它自己的App安装量到不了50万,但是进入Zaker的推荐后能吸引50多万的读者。比如,由访问原网页给部分传统媒体网站带来的流量,已经超过了它原来的流量。
   
    给媒体解决盈利问题就是广告(现在还没有上线)。将来广告由我们制作,在某个媒体的频道里的广告收入将算给内容提供方,并有后台提供给媒体(有多少读者、喜欢哪些文章等),使媒体觉得不是流量流失掉了,而是流量能转化为广告才是重要的。所以目前版权这一块的费用是零,媒体也不要Zaker的钱,Zaker也不要媒体的钱,希望能一起培养这个市场。
   
    移动端的广告现在还有很多在沿用互联网的方式,贴片、Banner,都不是针对移动互联网的。而作为企业方,有时和广告制作方是脱节的,不知道技术能做到什么样子。目前我们制作的广告还在Demo阶段,形式将创新,比如结合品牌的互动广告。
   
    现在还没有上广告不是因为流量少,而是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市场整体不成熟,各企业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广告投入占比还太少。将来希望能拿到门户的流量,卖出杂志广告的价值。
   
    内容模式:订阅?推荐?社会化阅读?
   
    理论上,将来可以推测用户喜欢什么,但是现在还达不到,而且这种角度没有考虑过媒体的感受:媒体有媒体的思路,我们干扰排序可能会和它的定位不太符合;另外有些媒体每天的产量不是很多,这种方式不利于他们。
   
    块状入口而非timeline的设计,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区分媒体,否则媒体不会有热情投入。这就像我们开了一家时尚店,每个牌子的店面装修风格可能都不一样,但如果把货品摆在一起卖,买家商家两方就都不满意了。
   
    没有文件夹的设计,是因为不想设更深的层级。本来只需要启动-点击两下,如果有文件夹就变成点三下,iPhone早期也没有文件夹。分页可以理解为一种分类方式,但是订阅超过5页我就觉得不对了,一个人读不了这么多东西。如果把用户吸引在整理这件事上,规规整整以后反而不会阅读就像收藏这个功能也不会强化,因为我自己点过收藏以后都很少再翻出来读。
   
    我们没有放弃推荐机制,更多是在聚合频道融入算法、筛选文章。今日看点就是按媒体区分和按时间/重要性排序的中间调和,是为读者提高效率。里面会根据订阅源、热度和你的喜好进行筛选。
   
    权重方面,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订阅量、每天进入的人数、每天产生的PV数、平均停留时间;如果一个媒体普遍停留时间很长,意味着它出的深度或评论文章,但是这样的文章产量少,所以一旦出了权重就比较高;另外转发评论数也是指标。
   
    但是也不会对外宣称自己是推荐机制,是希望用户自己慢慢发现越来越好用。数据上看,用户现在每天看的文章从10几篇增加到20几篇,证明我们对了。天天喊技术的东西对用户没什么意义。而社会化阅读现在还在摸索阶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Zaker李森和谈设计细节:不只为用户考虑